一組專利讓研發團隊賺了4億元,這個真實故事發生在2017年。那一年,山東理工大學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專利技術獨占許可協議,學校授予公司20年專利獨占許可使用權(美國、加拿大市場除外),公司總計支付5.2億元,研發團隊分得4億元。
以知識產權利益分享機制為紐帶,以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為載體,“十三五”期間,我國專利的價值正在加速實現。專利運營工作質效雙升,不斷提升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以下統稱專利運營)的總次數達到138.6萬次,是“十二五”期間的2.5倍,年均增速達到23.7%,超過“十二五”平均增幅9個百分點;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到4705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3.1倍。2020年專利運營次數達到40.5萬次,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到1558億元,均是“十二五”末期的2.8倍。
——發明專利、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跨省域專利運營數量大幅提升,質量效益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間,我國對專利運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6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也都對專利運營作出明確部署。
五年來,這些決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實,我國專利運營工作實現快速躍升。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發明專利運營次數占比穩步提升,共有78.5萬次專利運營活動涉及發明專利,比“十二五”期間增加51.1萬次,占全部專利運營活動的比重達到56.7%。特別是2020年,發明專利的運營活動占比達到59.9%,創歷史新高,技術含量更高的發明專利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市場化運營。
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運營更加活躍,“十三五”期間,共有30.5萬次專利運營活動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十二五”期間增加16.1萬次。
——企業、高校院所、中西部地區專利運營數量快速增長,重點主體和區域專利市場化運營能力快速提升
2018年,針對貴州省部分貧困村水源點硫酸鹽超標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引入炭砂濾+膜過濾設備,有效解決了月亮河3個村47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這得益于中國科大徐銅文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以專利作價入股并有效推進產業化進程。如何讓更多的高價值專利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各地紛紛展開探索。
“2016年,我們完成從專利數量到質量的轉變,隨后就是知識產權的‘大運營’。”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李永杰告訴記者,2018年,該公司推動設立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推動行業抱團發展。“比如有些主機廠的專利在主機廠發揮的效能未必會有在零部件廠商發揮得更大,我們就是要在聯盟中開展專利運營,讓專利發揮更大價值。”
“十三五”期間,這樣的案例不斷涌現,高校院所創新源頭供給作用更加凸顯、企業專利轉化運用主體地位持續鞏固。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高校院所轉讓、許可專利7.6萬次,是“十二五”期間的2.5倍。2020年,企業作為專利受讓人、被許可人以及質押出質人的比例達到93.3%,較“十二五”末提高2.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地區專利運營能力快速提升,成為拉動全國專利運營工作的重要增長極。“十三五”期間,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專利運營次數合計達到30萬次,是“十二五”期間的3.2倍,年均增速達到33.6%,超過“十三五”期間全國平均增速近10個百分點。
——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達到37個,對全國專利運營工作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自2017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支持4批37個重點城市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入選城市的主要目標是,推動知識產權與創新資源、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有效融合,構建要素完備、體系健全、運營順暢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在3年時間內,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數量年均增幅20%以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和項目數年均增幅30%以上。
幾年來,入選城市在專利運營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已經成為推動全國專利運營工作的重要增長極。如蘇州基本建成“創新+知識產權+資本+產業”的開放、多元、共生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系統,知識產權運營引導基金投資的兩個公司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浦東持續推進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臺建設,通過交易機構完成了172宗科技成果交易及鑒證服務項目,知識產權交易及運營服務額共11.35億元;廣州連續三年成功舉辦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促成知識產權合作意向金額101.47億元,實現專利和商標交易金額共計14.86億元。
數據顯示,啟動建設以來,四批37個重點城市的創新主體共開展40.7萬次專利運營活動,獲得1680.9億元專利質押融資。2020年,37個重點城市專利運營次數達到18.8萬次,專利質押金額達到808.9億元,分別占全國的46.4%和51.9%;專利運營次數同比增加39.5%,高于全國平均增速7.5個百分點;專利質押融資金額同比增加54.3%,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3.3個百分點,有力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
乘勢而上再出發,面向“十四五”,我國正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以高效益知識產權運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吳 珂 通訊員 呂 律 王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