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積極落實年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繼續深入地參與國際知識產權合作,展示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所取得的成果與進展,大幅拓展我國涉外知識產權工作廣度和深度,擴大了我國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
2014年,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將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秩序構建,提升知識產權對外工作水平,加強與國際組織和主要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全面深化 促進交流
2013年,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對外合作全面深化。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簽署關于發展基礎設施服務以支持專利審查工作共享合作協議;建立與印尼、塔吉克斯坦、格魯吉亞、葡萄牙等國家的雙邊合作關系;與美、日、韓知識產權局以及歐洲專利局、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的業務合作更加深入;與16個國外知識產權機構簽署“專利審查高速路”試點合作協議。
2013年,外交部積極配合國內相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全面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全方位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外交部通過高層交往、雙邊及多邊場合與重點國家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溝通交流;積極參與雙邊及多邊條約談判,提升我國知識產權話語權。
2013年,商務部成功舉辦了中美、中歐、中俄等知識產權雙邊工作組會議;穩步推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開展中韓、中日韓等多個自貿區知識產權章節談判;深入參與多邊和區域框架內知識產權事務;在海外舉辦知識產權交流活動。在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中歐新的知識產權合作項目協議正式簽署,雙方新一期的合作成功啟動。此外,在商務部的努力推動下,建立了金磚國家知識產權合作機制。
2013年,中國海關繼續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在中美、中俄、中歐等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框架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海關在法律制度和執法經驗交流、案件信息和統計數據交換等方面開展了有效合作;積極參與世界海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有關國際組織的知識產權事務。2013年,中美海關聯手在航空、快件、郵遞等渠道開展“侵權消費電子產品聯合執法行動”,對USB數據線、燈具、電池、手機及零配件、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予以重點監控,共查扣輸美假冒消費電子產品千余批,涉及貨物逾10萬件。
積極參與 擴大合作
2014年,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將根據《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分工,推進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的實施力度。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外交能力,探索建立企業國際化發展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磋商和談判,參加中澳、中日韓等自貿協定中知識產權議題的談判;進一步開展“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合作,拓寬海外申請便利渠道;開展企業出國參展知識產權培訓,聯合有關部門探索建立海外展會知識產權服務站。
2014年,外交部將繼續配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通過多雙邊交往,就外方關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做好增信釋疑工作,協助國內主管部門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協助做好有關公約談判和條約審核工作,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秩序構建,提升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影響力。
2014年,科技部將完善國際科技合作中知識產權管理措施,加強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進一步加強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知識產權數據庫,定期向國內企業進行發布和推介;委托專業化團隊,加大對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知識產權的研究和利用力度;同WIPO合作開展技術轉移政策與實踐國際比較研究,重點研究中國、歐盟、美國等政府推動科研機構和高校技術轉移的激勵與管理政策、國立科研機構和高校技術轉移的實踐等。
農業部在2014年將參加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年會及7個技術工作組會議,積極承擔UPOV測試指南制定、討論等相關的工作,增強中國的話語權;參加植物新品種保護東亞論壇等亞洲地區國家的活動,保持我國品種保護在亞洲的龍頭地位;加強與美國、荷蘭、日本等國品種保護合作,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改進相關工作;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知識產權領域雙邊磋商談判和對話工作。同時,堅持“走出去”戰略,加強與國外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先進國家(地區)的交流互訪,加快國際接軌步伐。
2014年,商務部將完善知識產權對外信息交流與合作,做好對美、對歐等雙邊對話和工作組機制,利用現有機制更多地提出和解決中方關注的問題;做好知識產權海外交流,計劃開展首次對非交流;推動落實《中美知識產權合作框架協議》;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秩序構建。同時,力爭盡快結束中歐地理標志談判;加強基礎性研究,組織做好中韓、中日韓等自貿區知識產權章節談判。
2014年,中國海關將立足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切實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凈化進出口貿易秩序,為國內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服務并支持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型國家建設。(記者 柳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