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務院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以及我國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如何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撐作用就成為有關部門著重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在重點產業領域強化知識產權布局,將有助于加快產品升級和防范知識產權風險,為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并購重組、產業或行業標準制定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重要作用,最終助力提高我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國際分工的大發展、產業的大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大流動,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產權成為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本的重要手段,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也是獲取利潤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著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走自主知識產權發展之路,強化重點產業的知識產權布局。
政策導向 進展顯著
在我國的各類重點產業領域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和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往往與知識產權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本質屬性均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擁有大量的發明專利等高質量知識產權。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關系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和國家的長遠發展。2012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28家成員單位紛紛通過出臺政策加強引導,推動相關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2012年,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等10部門制定的《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經國務院同意并轉發至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思路和目標。在此基礎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編制形成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方案》,并牽頭開展《201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計劃》及其分工編制工作,切實推動知識產權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組織實施了下一代互聯網、集成電路、新型電力電子、彩電戰略轉型、生物育種等研發及產業化專項,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發展、集聚發展和高端發展;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也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牽頭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選定了新型材料、短距離無線通訊等10多個課題方向,組織了中國石化、中國聯通、東風汽車等13家企業參與,并研究出臺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專利聯盟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開始涌現。
另一方面,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特別是對于重大經濟科技活動而言,引入知識產權評議,可以起到規避知識產權風險、提升科學決策效率、提高項目實施質量、降低研發成本等作用。在這方面,聯席會議28家成員單位也分別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科技部在2012年推動國家各科技重大專項的過程中制定了知識產權管理細則,并強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過程管理和服務。在重大專項日常管理中,科技部加強了對各專項知識產權管理的跟蹤了解和指導監督,將知識產權管理情況作為年度監督評估工作的重要內容。選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領域,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組織隊伍開展專利分析與預警。
工業和信息化部則在2012年實施了“產業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工程”,針對專利密集、行業知識產權風險大的領域開展研究分析,涉及裝備工業、消費品、原材料、電子信息、軟件、通信等領域,為產業技術創新和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的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工作也取得突破性、實質性進展。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總裝備部國防知識產權局建立了工作協調機制,支持其選取若干國防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專利態勢分析工作;與國資委共同推動在重點央企中開展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和全過程管理工作;與中科院建立了司(局)級常態化合作機制,形成《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合作方案》。同時,還聯合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等開展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審議調研。
據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各級政府部門已出臺知識產權審議相關政策法規91份。其中,江蘇、湖南、重慶等9省市將建立知識產權審議制度列入了地方法規,貴州、陜西、湖北3省,武漢、煙臺等23個城市出臺了知識產權審議專門文件。全國共選取12個地方開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共評議項目34項。
統籌協調 提升能力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下稱《2013推進計劃》)首次在8項重點任務中提出“強化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布局”,足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知識產權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重視程度。
根據《2013推進計劃》的部署,相關成員單位將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政策與產業政策深度融合,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等的知識產權風險評估和預警,加大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布局引導力度,引導產業企業提高利用知識產權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其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劃繼續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組織實施若干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范工程;進一步促進數字電視、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知識產權與標準化工作的結合;組織開展煤炭、電力、建筑、建材等行業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實施海洋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專項。
科技部則將工作重點定位于加強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據悉,2013年科技部將貫徹落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強化對各專項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監督評估和指導;吸收知識產權專家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驗收評估。同時,科技部還將開展國家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分析,將分析結果向項目承擔單位發布,為科技創新活動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產業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工程”也將繼續深入開展。據了解,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選取產業轉型升級亟需的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知識產權預警課題研究,面向行業發布預警結果;開展知識產權預警研究主題系列培訓,組織知識產權實務交流論壇。同時,針對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軟件等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專人進行知識產權跟蹤分析,發揮知識產權護航產業運行和發展的功能。在行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2013年擬建設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專利研究分析案例庫,同時建設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信息數據庫、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預警數據庫等。
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方面,將以2013年專利戰略中擬定的“專利引領產業升級”項目為重點,圍繞國家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專利布局,爭取在每個省市形成1個到2個知識產權特色產業。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匯總形成階段性工作要點,指導地方開展相關工作,并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知識產權集群管理試點。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3年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將從加強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工作、提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布局、加強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優化知識產權發展環境、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工作等8個方面入手,通過50項具體措施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工作能力。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將持續推動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工作,擴大范圍、拓展領域,深入推進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根據部署,2013年我國的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工作將堅持向縱向深發展的原則,推進試點層級深化,評議試點向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擴展,各省(區、市)知識產權局可在所轄(地)市開展評議試點。據悉,在推進2013年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工作的過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指導試點地區推進評議工作體系完善,強化制度機制建設,落實相關條件保障,大力培養分析評議人才,積極培育分析評議機構。此外,還將推進評議工作切實見效,依據經濟科技活動多樣化的需求,分類型、有針對性地開展評議工作,切實讓評議成果發揮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助力作用。(記者 崔靜思)